铁笔写奇美深情寄沂蒙 刘晓刚先生的艺术人生

发表时间:2014-1-21  来源:刘晓刚书画艺术馆

    作者:山东省美协主席、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

    晓刚先生是一专多能的书画家,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美术工作中,他成为了山东新闻美术史上一座坚强的灯塔,兢兢业业、无惧风雨、甘为人梯,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生品质也在多年的历练中不断提升,他在版画、山水画、人物画、花鸟画、漫画与书法方面广泛涉猎,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,但很多人并不知道,刘老完全是自学成才。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晓刚先生,没有机会进美术院校,学画全凭坚韧不拔的求知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刻苦磨练,他从事新闻美术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呐喊、为党报宣传服务。
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面对日寇的烧杀掳掠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,沂蒙军民同仇敌忾、浴血奋战。晓刚先生当时在《鲁中大众》、《鲁中南报》担任美术编辑,作为党的新闻战士,他意识到必须拿起画笔和刻刀,揭露敌人的残暴与罪恶,讴歌沂蒙军民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。那是一个残酷的年代,沂蒙山区战火纷飞,目睹这燃烧的土地、血染的山崮,亲历正义与邪恶的决战,晓刚先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,沂蒙军民不屈不挠、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,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,他的许多史诗性版画就是在血与火中创作出来的,如《血战岱崮》、《愤怒的火焰》、《出击之前》、《宁死不屈》、《血债要用血来还》、《转移》等,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,成为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。1947年春,孟良崮大捷震惊中外,他在《鲁中大众》发表了木刻漫画《迎头痛击》和木刻连环漫画《蒋家王牌军覆灭记》,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,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。1948年秋济南战役打响,“打到济南府,活捉王耀武”的口号响彻云霄,晓刚先生即兴创作了木刻漫画《瓮中捉鳖》,刊登在《鲁中南报》创刊号上,这幅画幽默风趣又寓意深刻,赞颂了华东野战军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,揭露了国民党高官垂死挣扎的狼狈相,大长人民志气,大灭敌人威风。
  战争年代,刘老在鲁中报刊共发表版画、漫画作品300余件,有力配合了党报对敌斗争的宣传,讴歌了解放区军民的丰功伟绩,塑造了众多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,弘扬了沂蒙精神。
  建国之后,晓刚先生在农村大众担任美术编辑。农村大众是山东唯一的农民报纸,其办报宗旨是“通俗化、地方化、画要多、字要大”,遵从此原则,晓刚先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环画为主要形式,宣传党的主张、表彰先进人物,配合各项政治任务。抗美援朝时期,他创作发表了《舍己救人的志愿军爱民模范罗盛教》、《志愿军战斗英雄韩德彩》、《朝鲜姑娘射安娜》等;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,他发表了《一贯道一团糟》、《一贯道一贯害人民》、《反动地主刘廷目的变天账》等;在“三反、五反”运动中,他以诗配画的形式,整版推出奸商坑害志愿军的典型事例,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这些不法之徒的丑恶嘴脸;在农业合作化中,他多次下乡采访劳模,先后创作了大型组画《三柳树的变迁》、《农业合作社里的大家庭》等。
  上世纪60年代,晓刚先生在大众日报总编室值夜班,除完成每天的通讯、特写、重大典型报道的插图外,还创作发表了一批国际讽刺画,代表作有《勒死他》、《老艾亚洲之行》、《会“尸”》、《老鼠过街》、《约翰逊的两手》等。
  美术编辑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,不但要策划、美化版面,自己也要根据需要进行大量创作,时间紧、任务重,在那个新闻摄影十分欠缺的年代,以插图和漫画为主的新闻美术创作成了体现版面美感、带给读者最直接视觉冲击的重要手段。
  改革开放之初,晓刚先生当选山东新闻美协主席、山东美协副主席、山东漫画学会理事长,他深感责任重大,为繁荣振兴山东美术事业,他重点抓了几项工作:其一,组建新闻美协领导班子,广泛团结全省报刊、广播、电视行业的美术编辑,强化报纸形象宣传,增加新闻美术园地,定期评选好的新闻美术作品,举办不同类型的新闻美术展览,大大推进了新闻美术创作,发现了一批骨干人才,扩大了新闻美术队伍。其二,参与山东省美协的领导工作,运用省报舆论阵地,宣传山东美术创作新成就,展示齐鲁画坛风采,编发画刊逾百期,介绍有代表性的老中青画家100余人,把他们推向全国、推向世界。其三,繁荣漫画创作,在全省重点报纸开辟漫画专刊、专栏,举办不同类型的漫画大奖赛,壮大队伍,发现人才,使山东漫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。
  上世纪70年代,晓刚先生开始痴迷中国画,利用业余时间主攻山水、花鸟及书法,研读历代画史画论,博览古今中外名家精品力作,每日挥毫泼墨,临池不辍。他坚持出外写生,攀泰山、访沂蒙、登长城、下江南,悟天地之道、与山水共语,画了数以千计的现场速写。
  坚实的人物画基本功是从刻苦学习和辛勤创作中得来的,有了这个基础,学山水、花鸟就会比较顺手。刘老进入中国画的美妙世界后很快就如鱼得水、乐在其中,不到10年,刘老创作中国画就达数千件。2001年10月8日,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刘老的个人书画展,省市领导、各界人士、专家学者、各地画友、外国留学生3000多人出席画展开幕式。而后,他又多次在济南及各地举办国画个展和联展。
  2005年6月3日,由山东新闻书画院、山东省美协、山东新闻美协主办的“庆贺刘晓刚美术创作六十周年座谈会”在济南举行,省有关领导、新闻界、美术界专家学者、著名书画家5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,对刘晓刚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报人,大家一致表示尊敬和钦佩,他的爱岗敬业、宽厚豁达,影响了一代新闻美术工作者,借助大众日报等平台,宣传了一大批老中青画家,发现和培养了许多美术新秀,他一生坚持为人民服务,作品贴近生活,贴近群众、贴近自然,六十年的创作里程留下了深深的、不可磨灭的足迹。
  2008年11月15日,庆贺大众日报七十华诞,刘晓刚书画捐赠仪式暨个人画展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行,山东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李群亲临祝贺,省有关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、专家学者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。此次刘晓刚捐赠山水画精品20幅,表达了一位老报人、老画家对党报一片深情厚谊。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对刘晓刚先生高尚的人品和画品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  从上世纪90年代初,在近20年的时间里,晓刚先生先后出版多部画集,记录自己艺术成长的足迹,不断为每个过往作深刻总结,为每次前进找到新的起点。1991年,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《刘晓刚画集》,2002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名家经典《刘晓刚写生选集》、《刘晓刚版画选集》、《刘晓刚国画选集》,2007年,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《刘晓刚山水画集》,2008年,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《刘晓刚书法集》,2010年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《刘晓刚花鸟画集》、《刘晓刚漫画集》。
  晓刚先生生在沂蒙,长在沂蒙,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,为弘扬沂蒙精神,为老区文化建设作贡献,在大众报业集团党委的支持下,他与青年企业家李宗杰联手在临沂罗庄开发区创建了“刘晓刚书画艺术馆”。他将自己的精品力作包括山水画、花鸟画、书法、历史版画、人物速写等近150幅,捐献给沂蒙父老乡亲,实现了回报家乡的心愿。2009年10月28日,刘晓刚书画艺术馆开馆典礼在临沂隆重举行,省市领导以及大众报业集团领导高度评价了老画家、老报人对沂蒙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  如今,已年过八旬的晓刚先生,依然精神矍铄地游走在快乐的书画世界里。离休前,他几十年无怨无悔地“为他人做嫁衣裳”,如今,他心如池水、笔开莲花,不断探寻艺术的更高境界,近二十年来已创作书画作品逾万幅,艺术生命的第二春激情迸发。“最美不过夕阳红”,衷心祝愿刘老的艺术之树长青!